静脉里滴注着药水,躺在病床上默数生命之树63环年轮……我心情静如秋水,思绪缓缓流动:10年来三次癌症突袭后,我依然活得上好,且还没停止15岁开始的近半个世纪的笔耕生涯……此刻,我正在医院进行最后的术后化疗,同辈文友冉庄前来病房看我,带来一束鲜花;同时,也带来青年作曲家、诗人、作家王富强的散文、随笔集《阳台花开》。
原来,这位多才多艺、年富力强的青年才俊王富强,是诗人冉庄的忘年交。
其实文人交朋友,都是从文字开始,谓之曰:“神交”、“文谊”。只要读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就仿佛在同作者进行心灵交谈,有时能达到如痴如醉、神驰魂飞的境地。我等到点滴药水注完,胳膊刚刚得到解放,就忙不迭地捧读起这部《阳台花开》的清样,枕依病床,全神贯注、饶有兴味地读了下去……一辑辑,一篇篇,共集粹43篇精选作品,153页篇幅……确实令人美不胜收,叹为观止。
随富强先生的优美笔触,在其饱蘸深邃认识、思辩哲理、炽烈情感所涂抹的十来年的人生旅途,一程程漫步、遨游,真个是美不胜收,感慨良多。是的,刚满30岁的王富强,在学校读书的少年时期,即开始了他的文学、艺术实践。他的作文被老师推崇,他会吹竹笛、拉二胡、弹钢琴、写词、作曲……于是他写词作曲的歌,飞出校园,飞向社会,被刊物发表,被众人传唱,一时间成为一颗耀眼的闪烁在音乐文学天空的璀璨新星。当他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无论是在中小学校教书,在基层政府服务,在报刊主持工作,或是作为共青团干部,尽管他的事业在不断转换,他的足迹遍及地北天南,但工作之余,他却全身心毫无保留地,全方位投入这文学、艺术的实践、创作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十来年的时间过去,他在所耕耘的这片土地,捧献出累累硕果的喜人收获:他出版了诗集《重塑丰碑》《橄榄林的爱情》;散文诗集《泛滥的迷惑》;散文集《橄榄林夜话》;歌词集《生活在祖国怀抱《真情真话》《橄榄林的歌声》;报告文学集《小平家乡的弄潮儿》《小平家乡创业者风采录》;还创作了如《祖国您好》《黄金时代》《爱唱歌的阳雀花》《我们是广安的主人》等不少传唱开去的歌曲,甚至出过“黄金放送”歌曲盒带,有的歌曲还被拍成MTV;同时,策划、主编了一些系列丛书,如“中国跨世纪系列丛书”、“走向新世纪作家丛书”等,鼓吹、服务、推动,为同代的青年文学朋友做了大量开拓性、独创性的工作。
如此看来,才华橫溢、勤奋有加的王富强,这十来年过得十分有意义。
可不是吗?短暂而漫长的十来年,对于我这样一个花甲老人,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对于刚满30岁的王富强,则是生命中最具有爆发力、创造力青春年华时间段的总和。于是,我想用这样一个公式,为王富强这不平凡的十来年,也为我这篇小文命题——“青春+努力=闪光”。
对!这是青春的闪光,生命的闪光,成功的闪光。在这里,我向年轻的多栖高产作家王富强表示由衷的饮佩和诚挚的祝贺。
再对照这部《阳台花开》,我想简要地谈谈读后的感受:且略过前面5篇序与跋之类的文字(这是富强先生为同代青年文学朋友热情鼓吹、服务、推动的真实记录),从《阳台花开》开始,我就被他那“珍爱我生命中的每一朵花”的真情所感动;《乡村孩子》则最坦率地道出了自己与乡村、与人民群众永远扯不断的血肉联系;无论是《缺衣少食的岁月》,还是《我的41分》《一句启发与终身酷好》《知足》……《夜走天池湖》,这一辑的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孩提生活、学子学踪的回眸与沉思,写得灵气生动,意趣盎然,将我带到一种我所绝没享有过的特殊的童稚、少年岁月,让人留连忘返,联想多多;而《你好,三十岁》,则是作者今天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的回顾,同时也是对人生意义的全方位的审视,这一辑中无论是《为了自尊》《在病中》《同学情份》《诗歌的味道》……以及《那时候我还不懂爱情》《今夜我看着你们走向辉煌》,一篇篇都是本着作者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内地步入沿海、从繁忙的工作到勤奋的创作到情趣盎然的生活的独特经历,以真实的感受、深沉的思考、鞭鞑了假恶丑,颂扬了真善美。以下的《书箱·书架·书柜》《怀念老师唐伟》《他的故事他的梦》《父亲》……直到《下岗》,这一辑作者着重将视线投向当今社会,在物欲与道义的交叉冲击下,人间却处处闪耀真情、充满温馨;最后一辑从《回家》起,到《夜宿都江堰》《阿坝印象》《九寨沟写意》《仰望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心音》《天池湖》《访小平故居》……直至《云南行散记》,作者面对祖国大好河山、面对凝重的历史,抒发他对革命先辈的深沉缅怀,倾吐他对伟大的时代、英雄的人、美好生活的眷念。
诚然如作者在代后记《为文断想》中所言:他的业余的创作生涯中碰到过很多苦恼。这一点,引发我这个痴他30来岁的“专业作家”的强烈共鸣(哪一个“专业”不是从“业余”路上走过来的),何况我们还有一段年轻作者们没有经历、不可想象的“荒唐岁月”的回忆。
我特别欣赏王富强最后的一段结束语:“……想起这些,我就觉得有许许多多的乐趣与矛盾跟在身边,不离左右。我要求自己:凭党性干工作,凭人性过生活,用灵魂和精神去写作。所以,我勉励自己:好好为人,好好为文!”
好一个“好好为人,好好为文!”愿以富强先生的至理名言,彼此共勉!
1998年7月18日于重庆观音轩
作者简介
著名作家 王群生
王群生 男,1935年生于日本东京。“七·七”事变后随父母归国,定居重庆。1951年自愿参加抗美援朝,历任部队文化教员、排长、文工队员、文工团员、专业创作员,战争中负伤致残为三等革命伤残军人,1955年随部队归国,至1978年转业离军归渝,历任重庆市文联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常委、学习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无党派代表人士,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在战地即开始写作和发表、出版作品,笔耕50年。出版有长篇叙事诗、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集、长篇小说等30余部计500万字,作品先后在全国、军内、四川、重庆等地获文学、文艺创作奖和全国短篇小说奖、全国首届军事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建国40周年重庆文学奖、四川省及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等,有的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剧。1958年,其长诗《红缨》与《把一切献给党》《我的一家》《铁窗烈火》及《在烈火中永生》等一起被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年推荐为“共产主义生活”教科书,晚年与病魔抗争17年,患癌三次,出书三部,其中其患继性后带病创作的全国第一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启蒙读本《少儿德育歌》发行120万册,并荣获“2004重庆争光贡献奖”,创造了生命和精神的双重奇迹。其作品、人品受到周恩来总理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本文录自于四川省青年联合会与云南省青年联合会联合出品的研究王富强成长及作品的文集《阅读王富强——他从新的地平线上走来》一书第74页至76页。